b次元

听新闻
放大镜
江苏检察网 > 要闻 > 正文
传承“四千四万”精神 无锡惠山检察“首”护运河新篇章
2025-10-13 09:50:00  来源:无锡惠山检察

无锡惠山是京杭大运河入锡首站

运河绵延14.9公里

流淌过三镇街巷

用1600多年的时光孕育了名城风采

2019年以来,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检察院接续传承,打造“益览河山”文化品牌,立足京杭大运河入锡首段的“河”域特色,弘扬“四千四万”精神发祥地的“山”之品格,以“刑事检察+公益诉讼”一体履职,促水清、景美、城兴,以“河”与“山”的交融共振践行“国之大者”的检察担当,全力“首”护大运河文化带,为高水平推进文化建设提供司法保障。

踏尽千山万水

“益”心绘就只此青绿

“益览河山”品牌初心是践行“两山”理念,传承“四千四万”从“零”突破的开拓精神,为运河入锡正本清源。早在2019年,惠山区检察院在“运河明珠”洛社镇成立无锡首家驻镇“河长+检察官”办公室,率先开展运河入锡首段检察保护工作。2025年6月13日,该院在江南运河文化公园启动“益览河山”检察保护基地,牵头法院、司法、水利、生态、文旅、资规、洛社镇等十余家单位成立保护联盟,全力打造“水清岸绿、文脉悠长、治理高效”的运河保护新篇章。

不畏千难万险

“益”力只为河山无恙

惠山区检察院将“四千四万”蕴含的创新理念融入品牌,不畏繁难探索“四大检察”一体融合履职,构建“刑事惩治+公益追偿+生态修复”工作闭环,在泥浆治理、古树保护等多个领域破冰。

成功办理全省首例向运河倾倒泥浆故意毁坏财物案,督促产废单位恢复治理被污染、淤堵河道3条,清淤泥浆2万余方,恢复河道面积2万平方米,节约政府代处置费用165万元,移送刑事立案1件,助力恢复大运河碧水清波。

办理民事行政公益诉讼21件,追缴公益损害赔偿金685万余元,历时7年推动百岁古树列入无锡市古树保护名录。先后有3件案件被最高检评为高质效案件,8件入选省级以上典型案例,全面筑牢大运河文化带生态保护的检察防线。

不辞千辛万苦

“益”念守护英烈荣光

该院以“四千四万”精神为底色,攻坚文物修复、非遗传承等时代命题,不让时光湮没可歌可泣的“河”“山”故事。

对辖区50余个文物保护单位实地走访,全面“体检”洛社大桥、唐巷双曲拱桥、余氏宗祠等10余座市级临水文遗,督促修缮无锡治水名贤周忱祠等多处文化遗址。开展“阳山水蜜桃”“阳山桃花节”非遗保护,走访辖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“惊雷”舞龙队,系统梳理玉祁龙舞的历史渊源、独特魅力与传承瓶颈。

针对非遗发展困境,牵头相关部门召开磋商会,深入探讨合作共识,在资金扶持、组织发展形式、文化宣传、文创产品及残障人士保障等方面研讨会商,助力多样化保护传承利用,焕发大运河历史文化当代价值。围绕沿岸红色遗存,化解锡西、玉祁等烈士纪念设施土地权属不明问题,被最高检评定为有影响力、有代表性的高质效案件,用红色足印砥砺检察初心。

无须千言万语

“益”线联动串珠成链

运河水系四通八达,该院以“四千四万”精神为感召,通过“益览河山”文化品牌的凝聚力和吸引力,集聚“首”护最大公约数。

该院与常州经开区检察院首建跨流域合作机制,与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检察院共建“山水益心”文化品牌,聘请无锡市文保、考古、史志专家和非遗项目传承人为志愿者,联动各方开展运河沿岸现场调查20余次、巡河16次、磋商座谈会议30余次,督促处置危险废物900余吨、固体废物2.4万余吨,共同突破“各部门不统一、上下游不同行、左右岸不同步”的治理困境。

“四千四万”精神历久弥新。惠山区检察院将以“益览河山”文化品牌为牵引,在大运河“惠山走廊”的时代光影中留下检察印记,全心守护“一条大运河,半部中国史”的永恒魅力。

作者:  编辑:刘雨霏